脱模剂的性能也**与模压条件相一致
脱模剂的基本成分包括不同类型的树脂、蜡、硅油和一些特殊添加剂,可以提高产品性能,保持稳定性,延长使用寿命,主要帮助环氧树脂产品*从模具中取出。
环氧树脂制品又因树脂类型、加工工艺、模具材料、生产周期、使用温度等的不同,对脱模剂都有特殊的要求,因此,脱模剂水性好还是油性好,我们在选择一款合适的脱模剂时,**要先通过产品试验,才能批量投入生产。那么,如何做试验呢?
1、选择1~2种环氧树脂脱模剂进行制品的脱模,评定脱模剂脱模的难易、产品表面质量及二次加工的合适性,如洗、着色剂胶衣与材料的粘合性等。
2、经试验筛选确定好的脱模剂型号,**要在生产线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模具,再做一次小批量的测试,较好循环生产2~8小时,评估脱模剂的综合性能。
脱模剂是一种可使模具与制品易脱离的介质,不仅能提高制品表面的光亮度,还能保护模具不易因难脱模而损坏。一般用于玻璃纤维增强塑料、铸塑、聚氨酯泡沫和弹性体和真空发泡片材等各种模压的操作中,在这里或许会有用户会问到,同一类型的脱模剂可以适用于所有工艺吗?
没有一种脱模剂的作用可包罗万象,并适用于所有工艺的。在选型的时候,根据模具材料、使用温度、成型时间等等参数来选择合适的型号。
脱模剂的具体作用原理如下:
1、极性化学键与模具表面通过相互作用形成具有再生力的吸附型薄膜;
2、聚硅氧烷中的硅氧键可视为弱偶较子(Si+-O-),当脱模剂在模具表面铺展成单取向排列时,分子采取特有的伸展链构型;
3、自由表面被以密集堆积方式覆盖,脱模能力随密度而递增;但当占有较大空间位阻时,伸展构型受到限制,脱模能力又会降低;
4、脱模剂分子量大小和粘度也与脱模能力相关,分子量小时,铺展性好,但耐热能力差。
脱模剂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
兑水率、模温与粘着量的关系
水基脱模剂喷涂时只有几分之一真正粘着在型腔表面,大多数被蒸气膜现象所飞散。试验表明,在**有效固体物质含量(质量分数) 不低于0. 2 %~0. 3 %的条件下,稀释率越大,喷涂量越多,则有效粘着量就越多,而且粘着的面积越大。以此可以解释为什么兑水率太低反而会粘模和出废品。同时,随着模温升高,其粘着量及粘着面积减小。经验表明,理想的模温在喷涂后应低于250 ℃,以180~200 ℃为好。在低于270 ℃以下模温喷涂1 s 内即形成皮膜。